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城市照明,指的是城市道路、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以及其他建筑物的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一盏明亮的路灯,可以让晚归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暖意。但是也有不少人有这样的经历,夜里回家的某段路上,灯光不足,让人的心里都慌起来;而有时候,在游览某个城市景点的时候,又觉得光线强得刺眼。
为了解决城市照明带来的问题,杭州市即将为城市照明立法。据了解,《杭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目前正在征求社会意见,其中对照明设置怎么设,设哪里,哪里该亮,哪里不该亮,都做了详细规定。
根据管理办法,长度大于15米的城市道路、隧道和游步道;停车位多于5个的公共停车场;中型以上桥梁等区域应当设置功能照明设施。西湖风景名胜区;繁华商业街、特色商业街、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两侧高层建筑物、构筑物等市政设施;城市标志性建筑物、构筑物等区域应当设置景观照明设施。市民陈先生说:“特别希望在照明的管理中,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光污染标准,这种标准确定以后,按照这个东西,切实在光污染这一块管起来。”
管理办法最大的亮点和体现人文关怀的举措,就是规定划定城市黑天空保护区。黑天空保护区主要是指以自然山区为主的风景区,人比较少,特别是动植物具有多样性的地区。不得设置景观照明设施,设置的功能照明设施不得有上射光线。据了解,黑天空保护区”是国际提法,杭州首次提出是在4年前的《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照明总体规划》,而这次则写入“法律条款”中。为确保城市照明管理办法的实施,杭州市对其中的奖惩机制做了详细严格的规定,违反相关规定,或有损害城市照明设施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最高可能被处以3万元罚款。市民孙女士表示:“处罚条例已经很明确了,但是后续怎么处罚,由哪个部门处罚,应该写得更加详细一点。”
对城市照明立法这件事,海外各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首先把目光投向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悉尼全市共有22,000盏路灯,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道路照明的最大用户之一。在经常有动物出没的澳大利亚一些城市和地区,有类似具体到照明范畴的立法吗?
据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介绍,根据统计,澳大利亚总共拥有228万盏路灯,每年路灯的电费消耗约为1.25亿澳币,约合6亿人民币。总体看数据不错,折合成人均每10个澳大利亚人共享一盏路灯,而每年人均摊派的路灯电费约为5澳币左右。此外,澳大利亚人口密度非常低,在同样人口下,澳大利亚城市会像摊大饼一样铺得非常大,因此在一大片区域配上有限路灯,澳大利亚城市中路灯就显得更少了。在立法上,澳大利亚每一个州都会有自己的城市灯光指引,而一些中心城市也是率先将路灯节能的概念引进过来。比如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市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太阳能供应城市交通灯,以及储存太阳能供应城市路灯的城市。而在5年前,澳大利亚悉尼市也完成城市街道和公园的照明系统改造项目,以期望最终减少40%的电力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澳大利亚大型城市晚上转一圈,你会发现除了酒吧区会有一些较强的灯光以外,整个城市基本上笼罩在非常暗的灯光之下。而如果离开市中心一些距离,你会发现普通住宅区的街道上,甚至有的时候根本找不到路灯。对于城市照明的忽略,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与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澳大利亚几乎没有晚间商业活动,每个星期除了星期四由于特定习俗一些商店会开到晚上9点之外,平时除了超市外的绝大部分商店都在5点甚至更早就关门。人们更倾向于周末的白天活动,而平时晚上是用来在家里边休息的,因此整个城市灯光是否足够亮,其实从市民的需求角度看,也并不是那么重要,因为很多人晚上都不出门。
再把目光转向美国。自从2011年年暴力犯罪率大增后,美国的奥斯汀市警察局和奥斯汀能源局两个机构就计划在美国奥斯汀市三个最危险的地点装上LED照明预防犯罪,合力保护城市居民。成为了打击城市犯罪一系列的政策之一。
据美国观察员杜剑锋介绍,美国针对“光污染”进行立法,有两个特点。第一立法主要针对政府来安装和负责的一些照明设施,一般个人居民包括私人、私企办公楼,这些灯光有一些规定但不是那么严格。大部分法律都是针对政府负责修建的路灯,或者政府建筑外面的由政府出钱来安装和维护的一些设施。第二个特点是这些立法大部分都是由地方政府施行。据美国媒体报道,2016年初,联邦政府环保署曾经考虑过出台负责监管全国“光污染”的法律,但是后来国会并没有成功立法,而且在新政府上台后,一般倡导放松管制,所以联邦政府在这方面作为可能不是太多。更多立法是由州政府或更低一级的市政府完成,有18个州政府出台相关法律,很多小城市立法也非常多,在美国其实很多包括居民区里面的业主委员会,他们都有很大的权力。
最后看俄罗斯。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表示,当俄罗斯大部分城市还没有解决城市街道基本照明问题的时候,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的艺术之都,就已经启动了名为“光辉之城”的城市外部照明项目。该项目于2000年由时任圣彼得堡市长弗拉基米尔·亚科夫列夫签署,通过杜马会议并最终写入圣彼得堡城市法律。该法律将圣彼得堡城市资产管理委员会、产业经济政策委员会、市交通部、市住建部、国家能源管理局、国家文物管理局、城市住房基金会以及非盈利组织“地域建筑和艺术基金会”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该项目开始时每期规划只有3年,但在2010年由时任圣彼得堡市长的马特维延科签署颁布了7年项目发展法案,力图将圣彼得堡打造成为全世界的灯光艺术之都。
17年来,圣彼得堡“光辉之城”的项目法案自颁布之日,已经经过10余次的修改和更新。该项目对城市每一条街道和每一个桥的亮化工程,对每一个景点周围的灯光颜色、时间、强度以及角度都进行了规划,甚至不同城区的路灯造型样式都有特别的设计。该法案还详细列出了每一处灯光的预算费用,所用资金来源于中央拨款还是地方支出,亦或者是景区收入、境内外投资等。城市灯光艺术已然成为圣彼得堡的一张旅游宣传名片。每逢新年,当俄罗斯其他地方的居民都守在屏幕前等待总统新年致辞时,独有圣彼得堡的居民会选择新年前夜到冬宫广场观看投射在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外墙的灯光秀和烟火。不仅俄罗斯新年如此,连中国新年之际,圣彼得堡最著名的宫殿桥也会亮起一片中国红。为了吸引冬季游客,圣彼得堡在11月还会举办为期多日灯光节。
来源:央广网